2012年11月29日

中國南方喀斯特--劍、柱、塔狀雲南石林(A)

梅里雪山(太子雪山)徒步之旅

 
往梅里神山徙步,經過路南石林(雲南石林)。石林屬於喀斯特地型。喀斯特是可溶性岩石因長期經水的溶蝕形成的地貌而言。申請成為世界自然遺產需附合7~10的基準條件。中國的重慶,貴州、雲南一帶都有喀斯特地形。能够完全達到7~10四項基準條件的自然遺產不多,只有大堡礁(澳大利亞),次南極群島(新西蘭),姆祿國家公園(馬來西亞),卡耐馬國家公園(委內瑞拉),貝加爾湖(俄羅斯),中國南方喀斯特,三江並流和中國丹霞等。

中國南方喀斯特由雲南石林,貴州荔波、重慶武隆三處綑綁,以四項完全附合基準於2007年申請世界自然遺產成功。中國南方喀斯特由這三個部份組成:

1)重慶武隆的天生橋地縫喀斯特,
2)荔波的锥狀峰林喀斯特。
3)雲南石林劍狀,柱狀,塔狀喀斯特

篇的重點是雲南石林

雲南石林風景區位於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,又名路南石林,屬喀斯特地貌,總面積900平方公里,其中申請世遺的面積南北長約30公里狹長地帶上。地層主要由元古界,下寒武統、志留系,泥盆系和石炭系下二疊統梁山組,棲霞組,茅口組,峨眉山玄武岩組組成。發育成為石林的主要是棲霞組和茅口組。棲霞組多發展成為枯柱狀、劍狀石林;茅口組發育成為劍狀,洼地,石林斜坡為多

喀斯特主要由大石林、小石林、乃古石林、大疊水、長湖、月湖、芝雲洞、奇風洞7個片區組成。石林的地下水主要為暗河,泉水,雨水和地表湖泊


雲南石林最曲型具代表的分類大體如下:
  • 柱狀石林    李子園景區
  • 塔狀石林    萬年靈芝景區
  • 尖峰狀石林  乃古景區
  • 蘑菇狀石林  普豆村景區
  • 劍狀石林    大石林景區
  • 斜坡石林        步哨山景區
很多旅遊介紹步哨山是"溶蝕洼地斜坡平臺,為石林海拔最高處":個人認為連抄也不動動腦筋。洼地solution depression和海拔最高處根本就是茅盾!步哨山是斜坡石林和人文景點;斜坡為喀斯特發展過程中 溶液流動的一個重要環節。

其他有開發價值,尚未開發,或另外成為個別景點的有
  • 大箐坡石林
  • 清水塘石林
  • 尾博邑石林
  • 營盤石林
  • 豆黑石林
  • 興則石林
  • 石廂子石林
  • 文筆山石林
  • 蓑衣山石林
其中最出名的片區;石林風景區面積約12平方公里,主要游覽區有李子園箐石林,石林湖、大石林、小石林、和步哨山幾個部分組成,游路約五公里。

乃古石林屬黑色尖峰狀峰林,距離大石林以北十三公里處,大石林套票已經綑綁包含其內。彝言乃古意指黑色,故此乃古石林也被稱作黑松岩,它不在這篇游記的主景區內,但它的游道卻比大石林更長。
外圍片區;例如月湖,位於李子箐石林東北部的彝族村寨躍寶山村旁,相距大石林15公里。月湖已經被改造成水庫風景區,是珠江支流南盤江支流巴江的上源。大叠水(暫停開放),珠江上游與巴江交匯處,距離石林風景區25公里,為珠江第一瀑!

石林的岩石主要成份是炭酸鹽岩,屬於層積岩。這類岩石由流體() 運動堆積而成,也容易因液體溶蝕而解體。大部份的研究認為石林的形成是表土溶蝕、土下溶蝕和面線溶蝕。這種溶蝕由附近江河和複雜的地下水系統,包括洼地,暗河,和飽和的土下溶解液體在稍為傾斜的地層流動上下切割成紋理,經過漫長的地質演化 (火山溶岩噴溢覆蓋接近水平狀的地層沉降和抬升和溶蝕流動),而露出地表,主要形成於泥盆紀、石灰紀,二叠紀。中國擁有一百三十萬平方公里炭酸岩,其中百份之六十分佈在四川、雲南、貴州和廣西。在這大遍炭酸鹽岩的地域,即使地質演化過程完全一樣,過大過少的流量和缺少了覆蓋層,侵蝕的節理過大過少都無法形成石林。











珊瑚化石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蘑菇狀石林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