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23日

雲南散記: 西山龍門觀滇池--1

滇池,古稱滇南澤或昆明湖,形成約有300~340萬年,是地殼運動斷層陷落湖泊。古滇池自上世紀經水利、地質、歷史學家對和考證,其中在1977年考古呈貢縣海拔1945米黑龍潭山處發現了3萬年前舊石器時代古人類臨水而居的文化遺址。減除地殼上升,河溝切割和人為因素,古滇池水應北起松華壩,南迄晉寧十里鋪,應比現在高出59米;水面面積當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,當時水深約有100米。2011年昆明市政府數據顯示平均水深6米的滇池現有面積為310.235平方公里,庫容量15.8億立方米。 湖面面積不到古滇池的1/3,現時蓄水量只有古滇池的2%
昆明盆地處於新構造運動的上昇區,經過百萬年的演變,河流的侵蝕基準面下降,湖水大量流出,今天昆明市區就是座落在昔日的古滇池的底部。

據唐代《蠻書》中的記載:漢“時圓通山遍地悉是螺蛤”(圓通山腳海拔為1900),那個年代,即現在的五華山、圓通山、雲南大學等地都是島嶼。唐宋時期,滇池水面下降到約為海拔1890米,水面面積約為500平方公里。

昆明城越長越大、滇池越縮越小:始自公元1275年,因當時盤龍江水年年氾濫,常淹沒昆明壩子。元代昆明長官賽典赤命人開挖海口河、清除雞心灘、螺殼灘等險灘,疏通海口,讓滇池水位降低,湖面縮小。當時滇池岸邊的擺渡村彌勒寺海拔為1888.6米,滇池水域面積比唐宋時期減小了100平方公里。

公元1502年明朝雲南巡撫陳全因海口河淤積,河床增高,阻塞滇池水淹沒環湖農田,因此先設障水壩於海口以絕其流,挖低河床一丈五尺,拆除障水壩後“池水頓落數丈,得池畔腴田數千頃”。到此推算當時滇池水面海拔已降到1888米,水域面積為350平方公里

近七百年裡圍湖造田,是滇池萎縮最快的時段,清未滇池水面面積已縮小到320.3平方公里。戰後滇池水面海拔為1886.3米,水域面積再降剩為299.7平方公里。


1969~1978年文革盲目圍湖造田(34950),再使滇池水面縮小23.3平方公里。客觀地說文革填的地相比歷代只是零頭,但早期植被佔總沉水植被面積1/3以上的海菜花在1978年最先從滇池消失,跟著是金魚藻、微齒眼子菜和苦草,這卻嚴重破壞了滇池生態環境~填了草海濕地,令滇池淨化能力大大降低造成池水惡化。

有人說是工業染污,但昆明就只是一個旅遊中轉城市,相比其他大城市,工業少的可憐,滇池的污染除了淨化能力喪失,最主要是人口爆炸,七百萬人口排出的生活污水,一個擁有幾百年向湖要田歷史的農村面源污染 (Rural non-point source pollution),都給排入滇池,使得這個老齡化湖泊湖底污泥和湖水相約,已成癌症之湖。為了挽救滇池,19982009年滇池進行了二次疏浚工程(sediment dredging)在草海南部、盤龍江河口和大清河河口採用美國土管袋圍堰技術,共挖出千萬噸滇池底泥,相信只能讓其不再加重污染。

滇池:幾百年來不停在填的池,難怪就叫滇(填)池!

西山/龍門:唐代稱為碧雞山,元明以來,又稱太華山。因其在城西,人們慣稱之為西山西山東臨滇池,是一條長約數公里的大斷層。在此斷層南側,用人力從懸崖峭壁上一錘一鑽打出來的行人隧道,石洞有窗,下臨深淵直壁,是曰龍門。站在其之上,滇池盡收眼底。

Banner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加入標題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